2025年7月1日至7月12日,第十六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前沿暑期学校在北京大学正式开幕。本次暑期学校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并得到智能学院、历史学系、中文系以及社科人文数智化基地支持。本次暑期学校继续采用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邀请了海内外在可视化、设计和历史研究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知名学者,面向学员系统地探讨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此次培训重点关注可视化技术前沿,培训学员以遴选方式,选拔正式学员不超过50人。其中,重点招收国内各大院校和研究院所中可视化、设计、历史相关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我院新闻传播系青年教师邱琳芳成功入选,并作为正式学员前往北京大学进修学习。
此次暑期学校以可视化唐代历史为主题背景,关注生产制作唐长安交互可视化地图,正式学员根据专业、专长和兴趣分为13组,启动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关注如何使用可视化理解分析古代历史,特别是唐代历史,题目涵盖唐代交通、寺庙、城坊、水系等。
2025年7月12日上午,第十六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前沿暑期学校正式学员在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对小组设计项目进行汇报和答辩。我院青年教师邱琳芳所在小组的作品题目为“唐代女性诗人地图”,从《全唐诗》等文献史实资料中进行信息提炼,筛选掉名不详且诗文记录不全的女性诗人,对56名唐代女性诗人及创作诗歌做出了全面梳理。作品通过可视化呈现方式,展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的群体特征与个体风貌,具体包括清晰呈现不同身份类型(如宫廷诗人、官宦妻女、女冠诗人、歌姬等)的女性诗人数量规模,梳理她们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解析其诗歌中的意象表达及情感关联,展示她们的籍贯分布与活动轨迹,并通过人物介绍和关系图(以上官婉儿为代表的人物关系)等内容,帮助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女性诗人的创作背景、生活状态及在历史文化中的角色。
(《唐代女性诗人地图》课程设计可视化效果)

(课程设计答辩现场)
暑期学校项目主持人、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袁晓如、历史学系史睿、宾州州立大学张小龙、中央美术学院陈慰平、中国美术学院刘益红、顾文佳、胡晓琛、西北大学高原、复旦大学蓝星宇、华为基础软件创新实验室张宇等指导老师现场参加了点评,雪城大学徐瑞鸽,华东师范大学唐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何捷等线上点评。经过近五个小时的紧张而热烈的答辩,完成了全部13组学员课程设计的答辩。
传媒艺术学院始终坚持“以师强教、以技促创”的发展路径,持续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研修。邱琳芳老师表示:“此番学习是一次认知重构与能力跃迁,在数据驱动传播的时代,可视化素养已成为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会以视觉解码数据、用叙事激活价值的理念贯穿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可视思维,讲好中国故事。”